最新新聞
首頁 > 最新新聞
血汗上班16小時查不到!桃園客運遭爆工時造假 工會擬告公路總局瀆職
2020-08-31
出版時間: 2020/08/30 11:38
更新時間: 2020/08/29 18:14

公路總局為管理客運駕駛超時問題,要求每名駕駛配置1個USB隨身碟,開車前在車載機插入USB以識別身分並紀錄工時,但《蘋果新聞網》接獲爆料,指桃園客運提供駕駛2個USB輪流使用,駕駛工時長達13到16小時,政府卻永遠抓不到超時,而《蘋果》也上車直擊桃客駕駛確實有2個USB,對此台灣汽車產業工會痛批,政府機制破功,「全世界都知道客運界這樣玩,就公路總局不知道」,不排除9月對公總提告瀆職和包庇。

公路總局為管理客運駕駛超時問題,要求公路客運包含國道客運駕駛每人要配置1個USB,開車前要在車載機插入USB識別身分和紀錄行車動態,近日也發公文要求今年底前所有客運業者需全面完成。

不過《蘋果》接獲爆料,指USB機制根本無法把關,桃園客運要求全日班駕駛每人要帶2個USB,其中1個是自己的,另1個是市區公車駕駛的,上午用1個,下午換另1個,根本是造假,幾乎9成的班都如此。

爆料人指,每天駕駛實際工時大多超過12小時,甚至有人工時13到16小時,隔天繼續一早6時就上班,根本違反公路總局規定、隔天出勤間要休息10小時以上,這種情況長達1年多,可笑的是監理單位永遠抓不到,駕駛要養家只能硬撐。

《蘋果》也掌握桃客內部群組簡訊工作事項佈達,內容出現「您的隨身碟還有您的預備隨身碟,這二個隨身碟跟您的錢箱、您的人卡一樣是跟著人走的,若有借車,記得插上自己的隨身碟(或插上您的預備隨身碟)」、「下午請各位同仁記得更換隨身碟」,顯示駕駛竟有2個隨身碟,且內部還提醒下午要更換。

桃園客運遭爆提供駕駛2個紀錄工時USB,並要求下午要更換。劉耿豪攝
桃園客運內部社群群組提醒駕駛2個USB「跟著人走」。讀者提供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桃園客運遭爆提供駕駛2個紀錄工時USB,並要求下午要更換。劉耿豪攝
桃園客運遭爆提供駕駛2個紀錄工時USB,內部主管在社群群組提醒下午要記得更換。讀者提供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蘋果》也現場直擊剛載完客的桃客駕駛確實有2個USB,不具名桃客駕駛受訪時證實,確實每天拿2個USB替換,不知公司為何這樣,而USB主要是用來駕駛身分辨識和紀錄跑車時間,實際上日工時最長有14到15小時,然後隔天5點多出門、上6點多的班,平均每天睡眠大約為5到6小時,客運業要做到2個工作天之間休息10小時真的很難,每天工時那麼長,打瞌睡是難免的,會影響專注力。

台灣汽車產業工會則表示,工會曾向交通部和公路總局陳情客運駕駛過勞問題,公路總局說對駕駛員都有機制監控,但至今駕駛過勞問題仍無法解決,有些業者跟政府機關、監理站似乎關係特別好,不知是政府包庇業者?還是業者欺騙政府?駕駛員原本理應每人1個USB,但為了規避,客運要駕駛用他人隨身碟,顯示為2個駕駛駕車,這是公然偽造,難道政府都不知道?這對駕駛員和用路人產生極大危險,公部門應徹底檢討。

■有駕駛工時達16小時 工會申請勞檢沒下文

工會並稱,這種情況已經維持1年多,最嚴重有駕駛1個月上11天或12天無法休,也有駕駛員1天工作16小時,扣掉通勤時間和回家洗澡等,僅睡4個小時但出勤記錄無法辨識,公部門看到狀況都正常;工會上周跟桃園市政府勞檢單位檢舉、申請勞檢,結果已經1周都沒下文,近日也有駕駛發生車禍,到底是司機不夠注意?或是司機過勞和身體狀況到最大負荷點?

此外,工會強調,政府設計USB等管理機制不能虛設,一直強調有完整監控,但實際上根本無法監控,連這道關卡都破掉,全世界都知道客運界這樣玩,就公路總局不知道也查不到。

工會表示,不樂見持續發生這樣的情況,希望多保障司機和用路人安全,監控機制卻令人懷疑,因此工會不排除9月要對公路總局和監理單位提告瀆職和包庇,並呼籲檢調介入。

■桃客否認指示用2個USB規避工時 監理站稱沒發現異常

桃園客運則表示,公司對駕駛工時都有掌控,總部沒有這樣的指示,是否有人員請假或人力調度等現場人員操作問題,仍需進一步了解。

公路總局則指,針對客運和駕駛管理,長年都有要求裝置車載機設備和USB駕駛身分識別紀錄,2015年已頒發相關公路動態資訊管理要點,明訂客運業應確實使用車機設備,包括插入身分識別,設定正確營運路線並上傳資訊等,不過不少業者仍採手動輸入識別碼或用USB等雙軌,因此公路總局發文要求年底前全面實施改用USB,但時間仍會持續溝通。

此外,公路總局表示,若客運駕駛工時違反規定,且業者未善盡管理責任,將可依照《公路法》開罰9千到9萬元,另若違反《勞基法》未七休一,也將移交勞政單位處理。

轄管桃園監理站的新竹監理所則稱,經向桃園監理站了解,只要動態系統監控有發現異常都會去了解,目前並未發現桃客有異常情況,後續將針對是否有使用2個USB加強查處。

(李姿慧/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