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崴電子報
首頁 > 中崴電子報
第105期
2024-06-11
113年6月製

 失業不只衝擊收入 研究發現「非自願性失業」更影響心理!
失業影響收入,更衝擊心理健康! 中研院學者研究,上班族「非自願失業者」,隔年平均收入減少6成以上,而且影響的時間更長達十年,甚至更久,失業後心理健康惡化,求助心理健康門診的次數,也比沒有失業者平均增加15%,精神醫療相關花費更增加超過5成。
隔年平均收入少逾6成 多數人達10年難返職場
失業難免讓人情緒低落,更何況是非自願性失業,中研院對此進行追蹤調查,發現「突然被離職」的上班族,造成的失業的心理創傷比想像中更大!
中研院經濟所副研究員楊子霆說,「非自願的離職,心理還有薪資的影響,我們發現這個影響至少十年,對心理健康有負面衝擊,緊張焦慮的門診有上升」。
中研院經濟所針對被大規模裁員,還有工廠突然關閉而失業的民眾做調查,對比穩定就業的上班族發現,突然被資遣的民眾,隔年平均收入銳減約67%,十年內會難以回復失業前的薪資水準,失業後也影響到心理健康,求助心理健康門診的次數也比未失業者平均增加15%。
精神醫療相關花費破5成 醫:尋求管道釋壓力
精神相關醫療花費平均也會增加57~62%,這種對心理健康的衝擊在低收入者、男性跟年長者身上更加明顯。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多半會因為這樣產生睡眠障礙,有的人會有廣泛性焦慮症,有的人會產生不同程度憂鬱症,要接受治療,否則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讓人更失能,變成像是心理的重感冒。
醫師建議可以尋求諮詢管道,適時的釋放壓力,避免持續的惡性循環讓自己在低氣壓中走不出來。
113.5.27 台視新聞網

 內需服務業復甦!4月失業率3.36% 創24年同月最低
主計總處今(22)日公布4月失業率,在內需服務業復甦帶動下,失業率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降至3.36%創近24年同月最低,顯示景氣朝穩定方向發展。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雖然4月製造業就業人數年減1.4萬人,但服務業年增9萬人,尤以住宿餐飲業已連續20個月成長,累計20個月所增加的就業人數高達6.2萬人,反映在疫後復甦帶動下,服務業就業機會持續成長。
陳惠欣說,從4月的統計看來,國內景氣仍朝穩定方向發展,排除疫情期間,近五年5月失業率與4月相較,呈現持平或下降,以去年而言,即降低了0.04個百分點,依往年經驗,隨著6月畢業生走出校園尋職,失業率才會開始上升,這個季節性上升會持續到8月。
113.5.22 中時新聞網 工商時報 于國欽

 戶外高溫作業有職災風險 勞動部6月啟動專案檢查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1日電)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將於6月啟動戶外作業高風險事業單位熱危害預防專案檢查,預計檢查230場次,若違規且複查未改善,將開罰新台幣3萬至30萬元。
台灣夏日高溫難耐,戶外勞工作業時容易因熱危害中暑導致職災,為提醒雇主做好熱危害防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計畫於6月啟動專案檢查。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業安全衛生組長張國明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職安署執行熱危害預防專案檢查,一共檢查334場次,其中有17場次總計被開罰81萬元。
張國明指出,主要違規樣態包含戶外高溫熱危害教育訓練宣導不足、沒有降低作業場所溫度、未留意勞工的健康狀況,觀察勞工是否有不舒服、需要休息等。
張國明也說,今年戶外熱危害高風險工作專案檢查預計檢查230場次,其中營建業占比約8成,另外還包含戶外廣告業、戶外電纜電線作業等,只要查到違規就會要求1週內改善、2週內複查,複查再不改善就直接開罰,金額為3萬至30萬元。
張國明表示,勞工在高溫下作業,雇主應針對勞工實施熱適應訓練,確保勞工對溫濕度的變化具耐受力,同時落實「多喝水」、「多休息」、「要遮陽」等預防措施、適當調配勞工作業時間及關懷勞工健康狀況。
113.5.21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編輯:張雅淨)

 「端午節」為法定休假日,雇主應依法給假並給薪
「端午節」(113年6月10日)為國定假日,依勞動基準法第37條規定,雇主應給予勞工休假,當日工資照給。雇主如徵得勞工同意在端午節當天出勤,工資應依法加倍發給。至於端午節如適逢勞工例假或休息日,應於其他工作日補假。
勞動部進一步說明,今(113)年端午節為星期一,勞雇雙方如約定週一至週五為工作日、週六為休息日、週日為例假的出勤模式,今年會形成3天連假。假設月薪為新臺幣(下同)36,000元的勞工(以36,000元÷30日÷8小時,推算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為150元)出勤8小時,其各日出勤工資給付規定如下:
一、6月8日(星期六):性質為休息日,依《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2項有關休息日出勤加給之規定計給加班費,試算如下:
150元×1⅓×2小時+150元×1⅔×6小時=1,900元
二、6月9日(星期日):性質為例假,非有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不得使勞工於例假出勤工作。至雇主如係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依《勞動基準法》第40條規定,使勞工於例假出勤工作者,工資應加倍發給,並應於事後補假休息,試算如下:
150元×8小時=1,200元
三、6月10日(星期一):性質為休假日,依《勞動基準法》第39條規定,休假日出勤加倍發給工資,試算如下:
150元×8小時=1,200元
勞動部強調,端午節連假期間出勤及工資給付,事業單位應依法辦理。雇主如有違反相關規定,勞工可檢具相關事證,就近向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勞工局(處)或社會局(處)】或勞動部1955專線提出申訴,以維權益。
113.5.17 勞動部

 勞動部調查:Q3人力需求結束連6季負成長 製造業最缺人
勞動部今天(14日)「113年第2次人力需求調查」,事業單位預計113年7月底較4月底人力需求淨增加6萬人,以製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2.2萬人較多,兩者都是連續6季年減後,首次呈現年增。
為了解113年7月底就業市場人力需求情形,勞動部回收3,015家有效樣本後公布「113年第2次人力需求調查」。事業單位預計113年7月底較4月底人力需求淨增加6萬人,各大業中以製造業淨增加2.2萬人較多,服務業部門淨增加3.5萬人。
勞動部統計處處長梅家瑗分析,整體人力及製造業都是連續6季年減後,首次呈現年增,服務業則已連續7季高於工業部門。她說:『(原音)主要是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擴增,支撐相關產業鏈人力需求,加上民間消費持續穩健成長,且逢暑期旅遊餐飲旺季,帶動事業單位人力增補動能,整體人力需求較112年同期略升。』
至於增加人力主要原因,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以「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最多;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為「退離者補充」最多;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為「即將進入本產業旺季」,其他服務業理由則為「長期缺工」。
若按職類別觀察,以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淨增加1.9萬人較多、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淨增加1.4萬人次之
113.5.14 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楊文君採訪

 退休保險員要求承攬獎金列工資計算退休金 提告公司遭駁回
南投一名自產險公司退休的保險業務員吳姓男子,認為公司應將承攬獎金列入工資計算退休金,因而向公司提告,要求給付差額325萬元,法院審酌服務志願書、相關法令後駁回。全案可上訴。
根據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吳男民國83年5月1日任職某產物保險公司南投分公司,109年2月29日退休,年資14年9月,公司發給退休金86萬元,但吳男認為可領退休金為375萬元,落差289萬元,及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差額36萬多元,因此提告公司請求給付差額。
吳男指出,月薪含基本薪資及承攬獎金,約新台幣13萬9089元至16萬4460元,退休前6個月平均薪資約15萬元,因此退休金應為375萬元;計算獎金後,勞保可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為206萬1000元,但公司投保可請領僅150萬9750元,差額55萬1250元,請求36萬5985元。
被告產險公司主張,雙方就招攬保險業務締結承攬關係,並以獎金作為報酬,獎金僅有考量最終保險契約是否成立,並無具有經常性給與性質,原告受領獎金是基於承攬關係,與勞動契約無涉,因此無適用勞基法相關規定,不屬勞基法規定工資,不得列入退休金計算。
法官提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0年3月9日(90)台勞資二字第00098673號函釋資料、勞動基準法、吳男與公司簽訂的服務志願書等資料,其中服務志願書清楚記載吳男簽名「本人同意並知悉承攬報酬非工資一部分,公司並無為本人就承攬報酬部分投保勞保、健保、負擔職災補償、支付退休金或按月提撥勞退金之義務」等語。
法官指出,原告吳男與公司簽立志願書時,已知悉與公司間就保險商品招攬、保戶售後服務及其他相關工作部分訂立的勞務給付契約,在雙方間非屬勞動契約關係,吳男事後辯稱這部分仍屬勞動契約關係,與事實不符,因此,吳男所獲獎金難認屬勞動契約工資,原告主張用以計算應領退休金自然沒有採信依據。
113.5.13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加薪不敵通膨 實質薪資負成長 連三年陷入衰退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0)日發布最新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總計今年1至3月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6,030元,年增2.25%,創近六年次高;但同期通膨率高達2.34%,因此第1季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3,099元,年減0.09%,連三年落入負成長,意味企業加薪還是追不上通膨。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因為基本工資調升,還有廠商調薪帶動,今年第1季經常性薪資年增2.25%,是近六年次高水準。不過,由於同期物價漲幅2.34%,使得實質經常性薪資無法實現預期轉正,還是呈現年減0.09%。
至於在總薪資部分,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每人每月總薪資72,263元,年增3.24%,為近六年最高水準。陳惠欣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疫後復甦相關產業營運狀況改善所致,經物價平減後,實質總薪資年也是呈現正成長,年增0.88%。
陳惠欣還提到,今年第1季經常性薪資年增幅超過2%,表示企業薪資調漲情況還不錯,但受到同期物價偏高影響,使得實質經常性薪資仍是無法轉正。不過,內需服務業暢旺,年終、獎金發放較佳,推升總薪資表現,若看總薪資表現,今年前三月每人每月平均總薪資為72,263元,年增3.24%,創2019年以來同期最大增幅,實質總薪資年增率0.88%,則是六年來同期次高水準。
陳惠欣還指出,疫後復甦帶動內需服務業持續暢旺,廠商發放年終獎金、分紅犒賞員工,拉高總薪資表現,以行業別來看,今年第1季住宿業總薪資年增8.27%,旅行及相關服務業大增11.57%,而金融保險業、運輸倉儲業也都有不錯表現,分別成長10.30%、5.63%。
主計總處統計,3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46,062元,月增0.33%,年增2%;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6,656元,合計後總薪資為52,718元,月減35.43%,主因部分廠商於2月發放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所致,惟年增1.51%
113.5.11 聯合新聞網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113年第2期補助雇主辦理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措施,自113年5月1日起受理申請。
為鼓勵雇主設置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提供托兒措施,勞動部113年第2期經費補助,自113年5月1日起至6月15日止受理申請,歡迎有意願申請之事業單位,踴躍向所在地之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依據勞動部「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措施設置標準及經費補助辦法」,每年分二期受理雇主經費補助申請,自113年起,為加速補助經費核撥,第2期補助受理申請期間,由過往的6月1日起至7月15日止,提前自5月1日起至6月15日止。雇主設置員工哺(集)乳室最高補助新臺幣2萬元;新興建托兒設施(包括托嬰中心、幼兒園、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等)者,最高補助300萬元,已設置托兒設施者,補助改善或更新費用每年最高50萬元;雇主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或受僱者子女送托於托兒服務機構,雇主提供托兒津貼者,每年最高補助60萬元。不論事業單位規模大小,均可提出申請。 
另為協助事業單位提供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措施及申請經費補助,營造友善職場育兒環境,113年將陸續於5月31日、6月14日、9月13日、11月15日及11月29日辦理5場次說明會,對於有意願設置托兒設施之雇主,並提供免費專家入場諮詢輔導,歡迎事業單位多加運用,有關說明會資訊及專家諮詢輔導申請辦法,可至企業托兒與哺(集)乳室資訊網(https://childcare.mol.gov.tw)查詢。 
勞動部提醒,有意願申請113年第2期經費補助之事業單位,請於113年5月1日至6月15日期間,至企業托兒與哺(集)乳室資訊網(https://childcare.mol.gov.tw)「線上申請補助專區」,填寫申請書表並上傳相關資料後,以書面列印郵寄至事業單位所在地之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縣市政府勞工、社會局(處)等)提出申請。如有疑問,歡迎洽詢勞動部1955服務專線。
113.5.7 勞動部

 違勞基法遭北市開罰 南山人壽:裁罰不合理已提訴願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6日電)台北市勞動局今天公告3月違反勞動基準法裁罰結果,其中最重罰為南山人壽因未經工會同意使勞工延長工時等原因遭罰新台幣160萬元。南山人壽今天表示,裁罰有不合理之處,公司已依法提訴願救濟。
根據台北市政府違反勞基法事業單位及事業主公布總表,南山人壽因未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使勞工延長工時、未依法給付休息日工作工資,此次遭開罰160萬元。南山人壽2022年及2023年因類似違規事由曾被開罰6次,2年多來累計遭罰1055萬元。
南山人壽今天下午說明,公司尊重個別內勤員工加班意願,同時取得99.9%內勤員工加班同意書,若員工為提供對保戶及業務夥伴有效率的服務品質,主動願意在業務繁忙之際提出加班申請,南山人壽才會在必要時協請內勤員工加班,並依勞基法的加班費給付基準給付足額加班費,並無損及內勤員工權益。
南山人壽進一步表示,公司遵守法令、重視員工權益與福利,照顧全體員工初衷未曾改變,一直以來提升內勤員工福利措施、建置完善教育訓練制度,對於此次北市府裁罰有不合理之處,公司已依法提起訴願救濟,將靜待訴願機關處理結果。
113.5.6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編輯:林興盟)

 舊思維勞動政策 怎應付彈性工作?
缺工是眾所周知的產業困境,但缺工恐怕不見得等同於缺人,台灣勞參率不斷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非典型工作備出,更傾向彈性遠距、斜槓專案合作等方式;另方面,政策面習慣性增用移工來解決缺工問題,只是掩蓋、甚至加深產業發展失衡的後遺症。
大缺工時代來臨,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無法提升競爭力,薪資條件相對較弱,只能寄望低薪移工。據勞動部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已引進逾75.6萬名移工,日後又要開放印度移工,企業不想增加成本,藍領工作只能靠外勞。統計至今年2月底,移工在台人數達75萬6,831人,以印尼占比最高,其次是越南,兩國占比均超過3成,近年因國際可移動勞動力大減,政府再探新來源,但學者認為,移工只能是轉型過程的替代作法,終極解決對策是如經濟部推動的產業升級、科技化,讓人力運用更有效率。
國發會對因應2030年勞動力40萬人缺口,提出「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擴大吸引留用僑外生」及「留用中階技術移工」三方面延攬國際人才。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朱浩指出,批發、零售、餐飲等商業屬於辛苦、工時長又低薪的工作型態,現在已招聘不易;不少雇主願提供更優渥的薪資,卻仍找不到人,就表示國內沒人願意做這些工作,招募海外人才來補充必要的中低階職缺,政府需思考其必要性。
年輕人追求斜槓、遠距上班
少子化的環境、缺工常態化之外,從社會現實觀察,如今已不能單純的按年齡區分,當前工作者提供勞務的方式,也不再限於專一恆常與朝九晚五,更傾向彈性遠距、斜槓專案合作等方式。因應就業市場的變化,各行各業的就業真相是追求「彈性」。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指出,據第一季內部統計,除了薪資,明顯看到求職者對彈性工作的訴求更為強烈,包括彈性任用方式、工時打卡、或遠距混合式上班等;也就是說,綁定工時工地的工作不再討喜,不論年輕人追求斜槓接案、中壯年人以副業規劃退休生活,都傾向以「任務型態」提供專業服務。
自願非典型就業 人數大增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陳世憲分析,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基於自身意願選擇非典型工作,而不是因為勞動弱勢「不得不接受」;主計總處調查發現,非典型工作者「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的比率,從111年的18.75%降至112年的14.82%,顯見面對缺工浪潮,非典型就業人數不減反增,更佐證非典型就業人數的增加並非是勞動弱勢人數的增加,而是越來越多的就業者「自願性」從事非典型工作。
即便是二度就業的中高齡或退休人士,他們不見得是缺錢而工作,就算願意工作,也因為家庭照顧、人生規劃等問題,不一定有辦法投入全部的時間在工作上。鍾文雄強調,當今求職者尋找職缺,都會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企業若願意提供友善職場條件,更容易吸引到主動應徵者。
二度就業 也注重生活平衡
台灣65歲以上勞參率僅9.6%,遠低於日韓、歐美,勞動部推動婦女中年二度就業,但當前的就業市場仍令人卻步。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台灣平均規劃的退休年齡為59歲,甚至超過一成表示50歲前就想離開職場;即便願意65歲後繼續工作的中高齡者,也期待退休後的每周工時維持在25小時。
勞動部官員坦言,從數據上來看,確實整體人口結構,「在職工作年齡提高,人口卻逐漸下降」情況下,勞動力存在不足跟高齡化的問題。缺工問題在疫情以後更被放大,旅宿業中階人力流失,導致儘管現在復甦,卻面臨供給減少、需求增加的窘況,以致於有「缺工更為嚴重」感受。
113.5.3 工商時報 林于蘅、曹悅華、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