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崴電子報
首頁 > 中崴電子報
第118期
2025-07-01
114年7月製

工商社論》莫輕忽人才逆差惡化問題
我國人才外流人數迅速增長,延攬高階外籍人才無論數量與品質,均遠跟不上流失的速度,導致「人才逆差」問題日益惡化。行政院日前提出放寬外籍人才的居留規定,恐治標不治本,無助緩解此一日益嚴重的問題。
勞動部公布今年4月底(以下同)我國外籍工作者數據,總數已超越百萬人,看似相當可觀,然觀察其細節卻讓人憂心。其中移工人數83.3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十年來成長率達41.74%,惟失聯移工也有9.31萬人,而移工轉任的中階技術人員也快速增加,也已達3.78萬人。
不過,攸關產業發展的高階人才數卻寥寥無幾。自2017年統計以來,雖成長率逾8成,但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次僅5.25萬人,扣除補習班老師、宗教與藝術人士後,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只有3.63萬人。
相對的,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甚多,主計總處的去年底發布的統計,2023年赴海外工作人數62.1萬人,較2022年大增14.8萬人,年成長31.1%。其中近8成(79.3%)的人擁有大專及以上程度,為我國的菁英階層。
近年海外投資激增,派駐海外人才大幅提高,而國內引進的外籍人才雖超過百萬人,大多屬於低階移工,合法與外逃移工加上移工轉任的中階技術人員,合計在台移工已有96萬人。真正對我國產業貢獻較大的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高階人才,竟不到4%,難與台灣60餘萬的精英出國相提並論,去年國發會「國家人才競爭躍升方案」預估,至2028年台灣人才缺口高達35萬人,儼然是嚴峻的國安問題。
當然,國人出國工作並非壞事,待其功成名就之後,說不定還可將海外經驗與資金帶回台灣,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問題的關鍵在於來台的外國精英過少,應設法吸引優秀國際人才來台服務。
特別是,過去受益於移民與留學生最深的美國,川普政府對外籍人才的政策,限縮外國人工作與學生簽證,各國紛紛祭出優惠措施爭取,例如歐盟即推出「選擇歐洲科學」計畫,即鎖定全球頂尖研究人才,我國也應把握住此一機會。
國人前往日本旅遊時常發現,會遇到台灣籍的服務人員,此係日本有計劃在台攬才的結果,無論就業博覽會、人力銀行網站,甚至社群媒體,都可看到大量日企徵才訊息,導致我近年新增赴日工作人數均以萬計。
據媒體報導,2022年國人在日本工作突破5.7萬人,10年成長幅度高達152%。其中專業的「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工作簽證,10年來成長幅度高達821%,從千人暴增至1.2萬人。
至於我們人才引進的最大問題,在於偏重數量而不重品質,並與新南向政策聯結,如有效聘僱的外國專業人員五萬多人中,新南向國家的比重高達55.63%;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大專境外學生(含非學位生)11.6萬人中,新南向國家學生即有7.1萬人,超過整體6成。此係政府引進僑外生的目的,在於填補瀕臨退場的私校學生與低階勞力缺口。
為吸引國際人才,行政院5月29日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但鬆綁居留規範應對症下藥,並正視當前的困境,審視修正KPI,仿效日本經驗,才能扭轉人才逆差的問題。
2025.6.26 社論 工商時報報導

726罷免日要放假?加班費怎算?中選會、勞動部最新規定曝光
中選會昨(20)日正式拍板,備受矚目的大規模罷免投票案將於7月26日登場,涵蓋國民黨24位立委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總計25席。這些罷免案均已完成必要審查,進入第三階段,投票日確定落在7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從上午8時至下午4時舉行。中選會同步公告罷免選區分布,並提醒民眾有關投票當日請假與加班費的相關法規。
根據中選會資料顯示,此次進入最終投票階段的罷免對象,涵蓋範圍從台北、新北、桃園、台中一路延伸至雲林、新竹、基隆、花蓮、台東等地,罷免案遍布北中南東各縣市。包括台北市的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徐巧芯與賴士葆,新北市的洪孟楷、葉元之、張智倫、林德福與廖先翔,桃園市的牛煦庭、涂權吉、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與邱若華,台中市的廖偉翔、羅廷瑋與黃健豪,以及其他如雲林縣的丁學忠、基隆市的林沛祥、新竹市的鄭正鈐與市長高虹安、花蓮縣傅崐萁與台東縣黃健賓,全都在罷免名單之列。
中選會提醒,凡年滿20歲、具中華民國國籍,並於投票日前一日已在該選區設籍滿四個月以上、未受監護宣告者,皆符合投票資格。投票當天,務必攜帶身分證、印章與投票通知單前往指定投票所完成投票程序。
儘管本次罷免案影響範圍廣泛,但仍屬「分區性投票」,並非全國普選。對於當日的勞工權益,勞動部也作出說明,依據《勞動基準法》第37條及第39條規定,若罷免案選區位於勞工戶籍地,而7月26日為其原訂工作日,雇主應給予一整日(即當日零時至24時)的放假時數,且不得要求勞工放棄投票權。若企業要求員工當天出勤,則需依法加給工資,並不得妨礙勞工行使投票權。
舉例來說,若一名勞工當天原排定工作8小時,實際因投票離開2小時,工作6小時,則雇主應照規定補足這6小時的加班費。至於本來不需出勤者,則不適用補假或給薪規定。若企業違法拒給假、不發加班費,或阻礙勞工投票,將面臨2萬至100萬元罰鍰,且其公司與負責人姓名將依法公布。
隨著罷免案進入倒數階段,相關政治攻防也愈趨激烈,究竟這場罕見規模的大罷免,將對國內政治版圖造成多大衝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後續發展值得密切觀察。
2025.6.21 中時新聞網 王柏文

114年7月起實施之重大政策或惠(便)民措施(勞動部)
項目一: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生效
簡要說明:自114.7.1起,勞雇雙方如有合理調整需求,可參考行政指導內容執行,並新增職場合理調整諮詢輔導機制,協助勞雇雙方認識相關法令規定,理解身心障礙勞工之個別需求,協助勞雇共商可行之作法,並引導雇主運用政府資源,如職務再設計服務之補助、入場輔導、諮詢顧問、法律扶助等。受惠人數/實施效益:保障身心障礙者職場勞動權益
項目二:職業災害死亡勞工家屬慰助金
簡要說明:自114.7.1起,本部職業災害死亡勞工家屬慰助金發給金額提高至每案20萬元整。
受惠人數/實施效益:提高慰助金額,將更貼近現今職災勞工家屬經濟生活狀況,周延照顧其家屬生活。
2025.6.19 勞動部

薪資成長超越通膨 前4月實質薪資增幅4年同期最高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1日電)主計總處今天公布最新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剔除物價因素後,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新台幣4萬3727元,年增1.16%,創近5年同期最大增幅,連續13個月薪資成長速度超越通膨;今年前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9%,幅度為4年同期最高。
主計總處表示,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7807元,年增3.22%,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總薪資平均數為5萬5546元,年增3.3%;累計今年前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7523元,年增3.08%,累計總薪資平均數增加3%。
相較於名目薪資,民眾更關注考量物價因素的實質薪資表現。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3727元,年增1.16%,創近5年同期最大增幅,也是自去年4月開始、連續13個月實質薪資的成長速度超越通膨。
此外,今年累計前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3519元,較去年同期成長0.9%,增幅為4年同期最高。
由於薪資平均數易受極端高薪拉抬,主計總處公布,4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8208元,年增3.05%;累計前4月的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8116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成長0.82%。
主計總處也公布員工個人特性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表現,今年前4月女性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6046元,男性為3萬9922元;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分別增加3.17%及3.27%。
此外,今年前4月未滿30歲者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1507元,後隨年齡增長,薪資因工作經驗及專業程度的累積而提高,50至64歲者增至4萬2914元。
主計總處表示,今年前4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隨教育程度提高而遞增,專科及大學程度者為4萬339元,研究所程度者為6萬5927元;就近5年同期觀察,研究所程度者年增率皆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
2025.6.11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編輯:張良知)

原住民族歲時祭儀 原民勞工期間可享3天有薪假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新北市有眾多原住民勞工,得於其本人、父母或配偶之所屬民族歲時祭儀期間放假3日,方便參加重要的歲時祭儀活動。
立法院5月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將原本「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提升為法律層級,其中一項重要修正是原住民族祭儀放假制度,由放假1天改為3天,並於5月28日正式公布施行,原住民勞工可依其族別歲時祭儀擇定3日放假。
勞工局提醒,依勞動基準法第37條規定,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屬於法定民俗節日,為各該原住民族勞工應放假之日。具原住民身分的勞工,可於其本人、父母或配偶所屬民族歲時祭儀期間擇3日放假,雇主應照給當日薪資。
雇主如欲確認勞工身分給假,可請勞工提供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影本等文件,並對照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歲時祭儀專區」公告各族的期間給假。雇主未依法給假或給薪者,可處新臺幣2萬至100萬元罰鍰。
2025.6.5 自立晚報

一不小心年資歸零!勞保局清查全台300萬勞工 「8情況」直接退保
你以為多一份勞保就能多一層保障?當心反而踩到大地雷!勞保局近期啟動全台大規模查核,鎖定近300萬名可能涉及「雙重加保」等情況的民眾,若被認定違規,不但辛苦繳的保費恐打水漂,甚至連累積的年資都可能瞬間歸零。
退休理財頻道經營者「萃智靈光」分享實際案例,一名在台中工作的王姓男子,長年以自由業名義在雙北某職業工會投保,近期轉任正職、由公司重新加保,卻未主動向工會退保。結果被勞保局盯上,直接寄出調查函,詳細詢問其任職時間、上班內容與地點,查核之細讓人寒毛直豎。
這類案件並非個案。專家指出,許多人誤以為在公司投保後,仍可保留工會身分,以為這樣退休時能多領一筆,其實這種做法極易觸法。尤其兩個投保單位的工作性質相近、地理位置又南轅北轍,更是勞保局查核的重點對象。
舉例來說,若你平日在新北市的電子公司當工程師,卻又加入屏東地區的電子相關工會,聲稱自己為自由接案者,這樣的設定就會引發疑慮。一旦無法提供合理解釋,勞保局極可能將工會年資作廢,保費也不予退回。
萃智靈光分析,目前最容易被抓包的兩種情況,就是「保險地點與實際工作地點明顯不符」,以及「兼職工作與正職高度重疊」。勞保局會從工作內容與時地交叉比對,若發現你雖說自己無雇主、卻有固定打卡上班紀錄,違規事證幾乎難以推託。
那麼,如果真的不小心雙重加保了怎麼辦?專家建議,只要是因為剛轉職、尚未及時向工會辦理退保,可以主動說明情況,表示希望等新工作穩定後再處理,這樣一來還可能保住原本的年資。但若拖延太久,甚至讓公司配合舉證你早已上班,保留年資的可能性將大幅降低。
此外,專家也呼籲,選擇加入職業工會前務必確認自身工作內容是否符合工會資格,並避免和正職工作性質重疊。對於自己的保險狀態有疑慮,也應儘早諮詢工會、公司人資或相關專業人士,避免誤踩法律紅線。
直接被退保的8種情況:
1、幽靈會員:單純掛名沒工作,只是想掛個勞保當個幽靈會員。
2、重複加保:不合規的雙重加保。
3、無證照加保:有些特定行業需要證照才能執業,若沒有證照還加保,勞保資格會被取消。
4、住院期間加保:人在醫院住院期間辦理加保,也會被退保。
5、入監服刑:因犯罪被判刑要入監服刑,工會會辦理退保。
6、國外加保:長期定居在國外,卻用台灣工會的名義加保。
7、未繳保費:若一直未繳工會保費,經工會催繳仍持續不繳,會直接退保。
8、離職/退會/訓練結束:離開該行業、退出工會或訓練結束,工會自然會辦理退保手續。
2025.6.4 FTNN新聞網

114年第2期補助雇主辦理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措施,受理申請至114年6月15日止
為鼓勵雇主設置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提供托兒措施,勞動部114年第2期經費補助申請至114年6月15日截止受理,歡迎有意願申請之事業單位,把握時間向所在地之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依據勞動部「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措施設置標準及經費補助辦法」,每年分2期受理雇主經費補助申請。第2期申請期間自每年5月1日至6月15日止。雇主設置員工哺(集)乳室最高補助新臺幣2萬元;新興建托兒設施(包括托嬰中心、幼兒園、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等)者,自114年起最高補助由300萬元提高為500萬元;已設置托兒設施者,補助改善或更新費用每年最高50萬元;雇主辦理居家式托育服務或受僱者子女送托於托兒服務機構,雇主提供托兒津貼者,每年最高補助60萬元。不論事業單位規模大小,均可提出申請。
另為協助事業單位提供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措施及申請經費補助,營造友善職場育兒環境,114年將陸續於6月6日、7月11日、11月14日及11月28日辦理4場次說明會,且對於有意願設置托兒設施之雇主,提供免費專家入場諮詢輔導,歡迎事業單位多加運用,有關說明會資訊及專家諮詢輔導申請辦法,可至企業托兒與哺(集)乳室資訊網(https://childcare.mol.gov.tw)查詢。
勞動部提醒,114年第2期補助雇主辦理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或措施,受理申請至114年6月15日止,請有意願申請之事業單位,可至企業托兒與哺(集)乳室資訊網(https://childcare.mol.gov.tw)「線上申請補助專區」,以線上申請或掛號郵寄(以郵戳為憑)方式,向事業單位所在地之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如有疑問,歡迎洽詢勞動部1955服務專線。
2025.6.3 勞動部

高溫來襲!北市啟動熱危害勞檢 最重罰30萬元
端午過後,台灣逐漸進入高溫炎熱天氣,為防範勞工在酷暑戶外作業導致熱中暑等災害,北市府昨起啟動高溫戶外作業專案勞檢,若雇主未落實防護導致勞工熱疾病,將處三萬以上、卅萬元以下罰鍰。去年專案勞檢共開罰五件,總罰鍰十五萬元。
外送員難保障 學者籲訂指引
儘管專案勞檢對象包括外送物流業,但許多平台外送員因與平台業者的勞動關係仍有爭議,若認定為承攬關係,熱危害防制政府恐管不到,難防範外送員的熱傷害職災。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指出,正午最熱時段是外送員跑單的尖峰時刻,若不准送單,外送員會沒錢可以賺,建議比照天災等的因應作為,提出一個高溫防制指引,建議勞動部或地方政府勞動局,可邀集平台業者、外送工會等三方研議。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發言人蘇柏豪表示,外送員過去勞資爭議的所有判決都是應屬雇傭制度,他認為政府專案勞檢,應該將平台送單的外送員也納入熱危害防制對象,尤其高溫動輒卅五度以上,外送員很容易脫水、中暑。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認為,外送平台應提出高溫津貼,為避免外送員反而搶著跑單,可由平台業者控管。
北市熱浪通報機制 加強勞檢
北市勞動局配合勞動部避免勞工高氣溫作業職業災害,今年六月起啟動「戶外作業熱危害高風險事業單位專案檢查」,若氣象署發布氣候高溫悶熱資訊,勞檢處就會發布熱危害防範警訊給相關群組,統計去年有卅三天接獲環保局通報熱浪,勞檢處立即加強營造業及外牆作業等高氣溫戶外作業檢查。
去年北市熱危害專案勞檢六至九月底專案勞檢一七九九場次,稽查違反規定有四十八場次,其中五件因已經導致勞工熱危害送醫,並且醫師有職災認定,移送勞動局裁罰五件,共裁罰十五萬元。
勞動局表示,本月啟動熱危害專案勞檢,是針對戶外工作者專案勞檢,包括營造工地、外送物流、吊籠高空作業,到舉牌、園藝、道路維修等,因這些勞工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是熱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雇主違反規定,通知改善仍未改善可處三至十五萬元罰鍰;若未落實相關防護致勞工熱疾病,依職安法處三萬元以上、卅萬元以下罰鍰。
雇主須有防護 調整作業時段
北捷局第二區工程處副處長吳政育表示,為避免工人熱危害,會要求包商設置可讓勞工休息的區域,除要有遮陽、還搭配灑水等設施,並備置鹽糖、飲用水等;另外正午高溫炎熱,工班也會隨時針對不同工種調整作業時間,如早上八時就上工、上午十時休息,並隨時注意氣象署預報調整作業。
北市勞動局長王秋冬說,勞檢重點包括作業環境是否設有遮蔭與通風,是否提供足量飲用水,雇主是否依據氣溫調整工作時間與強度,並注意勞工身體狀況,也會檢視事業單位是否有落實教育宣導、健康管理、應變處理機制等必要配套。
2025.6.2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麗玉/台北報導